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社会民生 > 白鹤文苑
白鹤文苑
那片“黑土地”从荒芜到繁荣的脱变之路
时间:2025年04月25日 15:24  来源: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 作者:庄秋实 点击量:

       在北大荒这片无垠的黑土地上,洪河农场宛如一颗闪耀明珠,散发着独有的光辉。身为土生土长的洪河农场人,我见证着这片土地在垦荒精神引领下,从荒芜走向繁荣的蜕变。

       回溯童年,洪河农场留给我的是艰辛与不便。家在连队,学校在遥远的场部,相距整整 40 里路。每逢雨天,崎岖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,一脚踩下去,鞋子便深陷其中,行走极为艰难。家长们只能用被戏称为 “蚂蚱子” 的小型手扶式拖拉机送孩子上学。坐在颠簸的拖拉机上,一路摇摇晃晃,泥水溅满全身。即便如此,能有拖拉机代步,在当时也是一种奢望。

      我的姥爷,作为第一代洪河垦荒人,常对我讲述他们初到农场时的艰难。那时,这里是荒无人烟的沼泽地,蚊虫铺天盖地,野兽时常出没。但姥爷和他的战友们,怀揣建设北大荒的信念,义无反顾地扎根于此。他们居住在茅草和树枝搭建的简易窝棚里,夏日闷热难耐,冬日寒风刺骨。吃的是粗粮野菜,生活条件艰苦至极。然而,这些磨难并未击退他们。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,挥舞锄头开垦农田,播下希望的种子。姥爷说,支撑他们的是心中那股永不言败的劲儿,他们决心把荒原改造成丰收的沃土。就这样,垦荒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中,悄然种下坚韧的种子。

      时光流转,我在岁月中长大,洪河农场也在时代浪潮里不断发展。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农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,变化接踵而至。狭窄的街道开始拓宽,坑洼土路被平坦的水泥路和砂石路取代。如今,宽敞的街道上车水马龙,汽车川流不息。破旧房屋被崭新的楼房替代,小区内绿树成荫,环境宜人。家家都住进了楼房,生活品质大幅提升,与儿时的简陋居住环境形成鲜明对比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高速公路的修建,将农场与外界紧密相连,物资运输和农产品销售变得便捷高效。机场的建成,进一步缩短了家乡与世界的距离,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。

       农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也注重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。相继建设了水上公园、艺体馆、花海公园、糯香园等设施。夏日的水上公园,是职工和孩子们的欢乐海洋,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个角落。艺体馆内健身器材齐全,还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,为职工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。洪河花海公园每到花季,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,吸引众多职工前来散步、拍照。“洪河糯香园”则弥漫着稻香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,在这里既能赏田园风光,又能深入学习水稻知识,亲身领略北大荒精神如何在现代农业领域发挥领军作用,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       农业生产方面的变化同样令人惊叹。曾经的 “蚂蚱子” 小型拖拉机早已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国产农机。这些农机功率强大,智能化程度高,具备自动驾驶、精准播种、变量施肥等先进功能。在广袤的田野上,大型联合收割机高效地完成收割任务,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。

这所有翻天覆地的变化,都源于垦荒精神的传承与发扬。在洪河农场的发展历程中,一代又一代农场人秉承先辈精神,在各自岗位默默耕耘。农业技术人员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,日夜钻研新技术;基层干部为改善职工生活条件,四处奔波协调;普通职工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垦荒精神的内涵,让垦荒精神在这片黑土地上薪火相传。

       如今,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建三江七周年、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、五四运动 106 周年的重要时刻,回首洪河农场的发展历程,我心中满是骄傲与自豪。我们传承垦荒精神,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诸多奇迹。从过去的艰难困苦到如今的繁荣昌盛,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。我们要继续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和北大荒精神,听党话、跟党走,在新时代新征程中,立足岗位,勇于担当,为实现 “三大一航母” 伟大目标努力奋斗。相信在垦荒精神的激励下,洪河农场的明天将更加美好,我们的这块“黑土地”也将愈发繁荣昌盛。(作者:庄秋实 刘玉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