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(杜宇华 于乘凰)四月的三江平原春寒渐消,洪河农场有限公司的试验田里却已是一派繁忙,一群"00后"研究生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,他们是洪河糯稻科技小院首批入驻的研究生。此刻他们正围绕两大科研攻关项目展开一场“科技春耕”,为黑土地孕育丰收的希望。
在糯稻专用品种评价试验区,2000余个品种正经历严苛筛选。研究人员需根据每个品种的特性精准调控播量,以全面评估其高产潜力与加工品质。稀播密植试验则通过设置常规与有序两种播量梯度,累计培育240盘秧苗,探索播种密度与移栽密度的最佳组合,为破解寒地糯稻倒伏、病害问题提供新方案。
自4月初入驻以来,团队全程护航科研春耕:调试播种机参数、创新阶梯式覆膜法、同步推进泡田打浆与基肥施用。4月7日完成育种材料与稀播密植播种,13日将有序播种技术应用于智慧农场摆秧盘作业,15日育苗棚迎来“揭膜日”,嫩绿秧苗破土而出,标志着育秧阶段取得阶段性胜利。“每个播种参数都经过实验室反复验证,既要保证出苗率,又要控制成本。”研究生王建淞正在记录出苗数据。
科研之余,小院研究生们积极参与农场党建活动。通过学习邵根泽、徐元林等农垦先辈事迹,感悟“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勇于开拓 甘于奉献”的北大荒精神。“老一辈用双手开垦荒原,我们要用科技守护粮食安全。”研究生于乘凰在党支部活动中分享感悟。学习领悟北大荒精神后,小院团队迅速将精神传承转化为实践动力,主动优化氮硅配施方案,探索养分协同增效路径,为黑土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。
作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、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,科技小院正以“边研究、边示范、边推广”模式深耕糯稻产业。基于八一农大水稻研究中心的种质资源,团队联合开展普通糯稻、彩香糯稻等特种专用稻新品种培育,筛选适宜建三江地区种植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。目前,各试验秧苗长势良好,预计5月中旬移栽本田,将为糯稻专用品种推广和轻简化栽培模式提供关键数据支撑。
“实验室里的突破只是开始,田间验证才是真正的考验。”小院首席专家李红宇教授表示。从精密播种到智能管理,从品种筛选到技术集成,洪河糯稻科技小院正以青春之我,守护中国饭碗。在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上,新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正用汗水浇灌智慧农业之花,书写新时代春耕的科研答卷。